什么是相形生肖?
所谓“相形”,就是观察对方的形体相貌;所谓的“生肖”就是指的出生年份地支所属的属相。 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不同的季节出生的动物性状不同,冬季水旺,出生的鼠兔等小动物体态细瘦;春季木旺,生长的虎马羊等形体高大;夏季火旺,生成的狗猪蛇等动物身体肥壮;秋季金旺,成就的鸡牛龙等外形俊朗。
古人又发现,同一季节出生的不同年份的人,其外貌也有区别,比如同样是春天出生的兔子,1987年生的卯兔长得矮小瘦弱,而1963年生的兔则身材高大。古人就根据这种规律来给不同时辰出生的人加以区分。比如《渊海子平》中说:“何知其人禄,甲己还生丙,何知此人贵,五行有三合。”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生日天干属甲或己,且生于春夏两季,那么此人必有“食神”(禄),而“食神”的象征就是“丙”;若生日天干属乙和戊,且出生在四季末季(申酉戌亥)或冬天(子丑寅卯),则此人必有“正官”,正官的象征是“辛金”。
当然古人说的这个“有”也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有”,也就是时上有,空亡了就没有的意思,这种判断方法也不如现代科学精确。但古人也是基于这种粗浅的理论,不断摸索着进行人生命运的预测。 至于“相形”,其实与“生肖”关系不大,而是指通过观察对方的外在形象、体貌特征来进行命运推断的方法。由于古代营养条件差导致人类的身高有限,因此古人的相形主要是看头面、身形等几个方面。
比如看人的头脑是否聪明,就看其天庭(额头)是否饱满宽阔、两边脑袋是否有旋(没旋的人比较笨); 看一个人是否善于谋算,就看其眼睛是否闪烁灵动;看人是否心地善良就看其是否有佛相(相由心生)等等。至于具体怎么看怎么相,因为涉及机密,古人就很讲究地将其写成典籍,不外传,以至于我们现在想学也无处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