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字五行属性什么?
“修”字的笔画和五行属性: 修字的五行属性是金,繁体字书写形式为“修”。 修字最早出现在金文之中,形状像一个人拿着工具在修理器物,本义就是修理、整治。《说文解字》中解释道:“修,饰也。从刀,从彡。”这里的彡即指“装饰的头发(头发上的饰物)”,与“彡”有关的字往往表示与容貌姿态有关的含义,例如:眉(眉毛)、须(胡子)等。现代汉语词典中则对“修”的字形演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清隶笔意,左下部作“攵”;简化字作右边部分,上部保留“丶”;“丶”“攵”合起来变成现在的“修”。 “修”的常见词组有一个常见词组叫做“修理”,这个词组由两个词语组成,分别是“修理”和“器具”。“修理”指的是修改或整修,而“器具”的意思则是能够置人于某种位置的东西,由此引申指“用来修复破损的工具”。
此外还有“修饰”,这个词语意为“精心培养使美好”或者“仔细修改文字句”,其中的“修”都含有“美化”“改进”之义。 这些词语中的“修”都是名词性词根,单独使用时常表示抽象概念。若用在动词之后,“修”经常充当动量的宾语。这样的用法常常出现在“修理→修理东西”→“收拾→收拾东西”→“整理→整理东西”→“研究→研究问题”→“写作→写文章”→“锻炼→锻炼身体”……等等词语之中。
行属木。古时五行,有10种形体,分别是:物为金,木为兵,水为政,火为衡,土为义。兵是刀斧剑戟等,都是木匠所做,木匠就是“匠人”,即“工”的甲骨文。后来“人”的意思就省略掉了,行字本省金文“行”下从土,上从彳。彳的本义是道路,合起来表示用土铺成的道路。“行”在金文里是特指土道,在周初,一般用在对边远蛮夷的称呼中。本意指土铺的道路,“道路”引申为“可以通行的地方”。古代的“行”一般说来,都是指人不通的地方。通行是行的最初意义。行由通行本义引申指“做、办”之义,由办引申指“运行”之义,由运行引申指“流动、行动”之义,等等。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主要是五材说。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类元素运行(运动)而生成,并不断运动发展。根据 Leslie Kelly 考证(Fung Yu-lan 胡适著 中国哲学史),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甘誓,《尚书·甘誓》提到五行的出处有三个。
五行包括了哲学、命理学、中医学以及占卜等等各方面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贡献。
五行之间有着相生相克的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