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纳音五行?
古人将每一个季节中月份的不同,赋予不同的五行为其代表。例如:立春至惊蛰,月支为寅,五行属木;春分至清明,月干为乙,五行属木等。那么,我们按照这个原则,结合每年的立春节气、清明节气所对应的公历日期,即可得出该年份公历的纳音五行。 例如2018年农历正月十八是雨水节气第一天,当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为2月12日;2月19日进入惊蛰,所以2018年属“戊戌”年。由于干支历以冬至为一年之始,而冬至所在公历月份通常不是正月的开端(例外情况参见本百科“干支纪月”词条),因此需要向前推一个干支月,即“丁酉”月,然后结合月份地支确定纳音五行。由于农历正月为卯月,卯的五行属木,因此2018年的纳音五行就是“木”。
同理,2017年农历十二月廿五是立春,该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为2月3日;2月4日为雨水,所以2017年是“丙申”年。农历十一月为子月,子为水,故2017年得“水”。 当然,这种根据节气判定纳音的方法适用于公历1月前后,或者公历5月前后。在公历2~4月之间,如果立春节气在闰月中,则取其前一个农历月作为纳音五行判断的依据。若立春节气在闰月首,则参照下一闰月判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人将每一个季节的第1个月称为“孟月”,第3个月称为“季月”,最后1个月称为“末月”。在推算具体年份的纳音五行时,需结合二十四节气、阴阳合历和每月的月相,计算较为繁琐,故在此只给出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推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