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时五行是属什么?

萧璐萧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生辰八字,简言之就是某人出生的时间所对应的天干地支(也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时),每项两个字,共八个字,每个时辰有六个天干地支,所以一天共有6*8=48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就有一个生辰八字。 古人把一天分成了十二个时段,以子时为首,依次按钟点排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段占两个小时,一共12个时段,因此十二地支也有一个周期,叫做一甲子。

在生辰八字中,每一个字都有对应的天干地支,如“子”字的干支组合就是“庚子”,而每一对天干地支组成一个计时单位,这样,生辰八字就可以用天干地支完整地表示出来。 不过,古人并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把时间划分得这么细致,而是把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段,称为十二辰或十二支,每时辰为一甲子。《晋书·天文志》中说得很清楚:“甲己还加甲,乙庚丙戊起,丁辛壬癸推,戊癸复还甲。”意思是说,甲日在子时后是乙日,而在卯时则又变为戊日……如此循环往复。

从上面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辰(或称十二支),每一辰代表一个节气,而每一个节气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计时方法与现代的计时法十分接近了。 那么,如果按这种计时的方法倒回去一百多年,那我们的祖先是怎么过时辰的呢?比如丑时,他们是不是认为此刻是凌晨一点到三点呢?如果是的话,那就说明他们是从子时至卯时的太阳运行轨迹来定义时刻的——即所谓的“子午流注”。

古人把一个上午分别定义为五个时辰,即所谓“五运六气”:

寅时叫“平旦”,相当于现在23点到1点; 卯时叫“日出”,时间为1点到3点; 辰时叫“食时”,为3点到5点; 巳时叫“隅中”,为5点到7点; 午时叫“日中”,为7点到9点; 未时叫“日昳”,为9点到11点; 申时叫“晡时”,为11点到13点; 酉时叫“日入”,为13点到15点; 戌时叫“黄昏”,为15点到17点; 亥时叫“人定”,为17点至19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