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产如何发展?
个人认为,中国目前的养老体系可以称为“9073”模式(作者注:2015年提出的9073模式,其中90指90%的老人靠社会养老,73是说73%的钱来自社会保险)。这个比例大概会保持一段时间了。因为从计划生育政策到二孩政策的过渡需要一个过程,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不是短期内能改变的。 那么,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讨论的问题应该是中国有百分之几的人口是依赖社会的养老金生活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程度,另一个是我们的养老金制度的公平与效率。
人口老化速度方面,有各种预测,我个人比较接受的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也就是说,在中国,每100个年轻人背后,就有7个老年人。 至于说到制度上的公平和效率,我认为在现有的体制下,我们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公平——不管你怎么批评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它至少实现了人人都有权继承一笔遗产,并且这笔遗产还随着时间增长。当然,我说的效率可能是负的,因为我们现在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有一部分被用来支付已经退休的人的养老金,也就是说,我们的钱现在正在供养双边的老人。但我们要相信,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善,我们的养老金制度将逐步回到正轨并实现正的效率。
其实,讨论中国养老问题的本质还是探讨中国经济的发展问题。因为无论是什么制度,最终都要落实到资金问题上。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税收能力不断增强,相应的,社保预算也会逐步增加。这就像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个储蓄账户一样,我们先存钱了,等到需要的时候再去领取。不过,现在我们国家整个经济的储蓄率较高,而消费率偏低,虽然个人账户里的金额在不断地积累,但是支出部分相对比较少,导致感觉不到明显的压力。可是,如果未来我们经济能实现平衡,即储蓄率和消费率基本保持不变,那么我们领取的钱就会越来越多,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