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分红什么时候?
1.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即将并网发电 2015年08月22日,中广核集团宣布,世界首例具有四代特征的华龙一号核电站首台机组安装工程全面完工,准备迎接调试和并网发电。 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电站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有望率先实现工业化投产应用,并形成重大出口合同订单。 中广核集团董事长王碧娟表示,当前我国核电建设总体处于快速推进状态,“十二五”规划建设的30个机组,目前已开工6个,在建7个;此外还有5个机组在核准和建设前期工作中。 “到‘十二五’末,估计我们建成装机规模接近1亿千瓦,比现在世界第一的美国(9000万千瓦)还略多一些。”王碧娟说,到2020年中国核电累计并网容量目标是1.4亿-1.5亿吨,占全国总装机容量6%左右、占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4%以上。 中国国家发改委今年初发布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加强核电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稳步推进“华龙一号”等新建项目,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基地建设。 根据有关协议,中法两国将在江苏连云港建设一座年产30万吨化肥的氨氮厂,以及一台65万摄氏度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机组。这一项目是中国与法国在低碳能源领域内新的合作项目。
有分析称,由中广核和华龙一号示范反应堆建设的进展来看,随着“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并网,未来中广核或将迎来扩张期。不过,作为国内首个具有第四代核电站明显特征的核反应堆,其商业运营经验对于后续国产化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建设及商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投资回收期长达77年,浙江三门核电站首次对外融资! 近日,由国家核应急协调指挥机构办公室指导、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和中车集团牵头发起,中国首创的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建造一体化管理模式——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厂1号机组核岛工程项目,通过“保理+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了金融直融,成为国内首个利用该模式的核电站项目。 该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提供贷款支持,中国中车集团下属的中车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进行融资租赁操作,上海海博鑫惠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贸易融通。 据介绍,本次融通资金规模达77亿元,是迄今中国大陆核电站建设项目最大的一笔外币融资,也是继福建宁德核电站之后,中国第二单民用核安全设备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金融直融业务。
此次交易中的租赁物为福建福清核电厂1号机组核岛工程所需的进口物资,包括核级阀门、法兰管件及电气仪表等,涉及供货商遍布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博鑫惠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该公司充分发挥其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枢纽作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全力开展业务落地,确保实现交易目标。 据介绍,由于核电站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达产后投入的运行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且盈利水平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银行和央企基于安全性考虑此前一直不愿提供贷款支持,导致此类项目长期无法实现金融直融。而采取目前这种“保理+融资租赁”方式,可以同时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和合规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