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按年还是月?
首先,从五行的推算方法来看应该是“年化”。其次,从生活常识和古籍记载来看,也应该是“年化”。 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看: 古代人推测一个人的五行,是根据其出生的年份、月份和日期,再结合上午的时辰计算的,比如早晨五点到七点出生的人被称为“卯时”,那么“卯”就是乙木,如果恰逢农历二月,那这个“卯”就包含了惊蛰的辛卯和清明的甲卯,也就是这个月里有两个“卯”时,这样就能确定他的五行了(当然还要考虑节气交节点等情况)。
《黄帝内经》记载:“天人相应,万物与神游,言阴阳五行之气,上属天,下入地,在人宜应之”(《素问·五常政大论》)。所以,古人在讨论天人感应的时候,是以年为单位的。 在中医理论中,一年有四季,对应四肢;一年有五行,对应五脏,每个脏器也有对应的季节,比如肝属木,对应春季,而春三月正是肝的季节。如果人体脏腑阴阳失衡,又有哪些外在表现呢?
古人是这样说的:“夫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方更位,更有相生相克,各有所属矣。……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此所谓一脏一腑之别也。”(明代·张景岳《类经图翼》) 所以中医在调整身体阴阳的时候,也是以年为单位。 古代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时间,其中地支有十二,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月,还有十二支对应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人体五脏六腑等等,可见,对于古人来说,时间和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一一对应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