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怎么炒好吃?
作为一个在上海土生土长的90后,我小时候的早饭,几乎都是赤豆糊加炸酱烧饼配咸菜吃 后来出来读书,到了杭州,发现这边的早饭也蛮丰富的,有粥、有粉干、有面条等等;等到研究生到了北京,我又发现北京的早饭更加丰富,有油条、豆腐脑儿、炒肝儿....... 所以我觉得我的答案可能不太符合题主的问题“如何在烹饪过程中,保持其营养价值”
然而,我发现几乎所有关于上海菜的问答里,都会提到油氽花生酥、排骨年糕、海棠糕、葱油饼这些食物,却从来没有人提过赤豆糊和炸酱烧饼,可见在我出生那时候这两个食物是多么常见。 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也许已经很少有机会吃过这样的早饭了。
那么现在就来分享一下,小时候最普通的早晨是怎么度过的吧~ 早上妈妈会提前一晚把食材准备好,然后第二天用平底锅把材料给煎好 我印象当中,妈妈总是会做很多的蔬菜,像什么胡萝卜、土豆、青菜什么的,然后配上猪肉或者牛肉,让我一个早上都充满能量 现在想来,可能是我小时候营养没有跟上的缘故,所以妈妈才会多做些含蛋白质与脂肪的营养早餐给我。
如今,我自己也有了孩子,也会偶尔给孩子做炸酱面吃,让孩子也能体验一下我童年的美食。 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什么钱买肉吃,所以妈妈就用了很常见的五花肉来做炸酱,把五花肉先用热水焯一遍,去掉浮沫之后,锅里多放些油,加入豆瓣酱和白糖,再把肉倒进去,不停地翻炒让酱料上色,最后倒入开水,盖上盖子焖40分钟,一锅香喷喷的炸酱就做好了 然后把水磨面粉调成糊状,下锅摊成薄薄的煎饼,卷在棒冰棍儿里面一起吃 如今自己长大了,也有能力买好吃的了,但是妈妈做的炸酱还是记忆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