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面冷了好吃吗?
我吃过冷炒面和热炒面,两种味道差别不大。不过有人会说,那我吃凉粉、凉皮时怎么没觉得味道差这么多呢? 其实,炒面是否冷热味道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面粉的筋道 一般我们买到的面粉都会标明其特性是“筋力不强”“食用方便”等,其实就暗示了这种面粉做的面食口感会偏软,像馒头、花卷、包子等。 而有些高筋面粉做的面食就会比较耐嚼(与口味无关),比如馒头夹蛋黄、葱油饼、手抓饼等等。
2.面条的宽窄 细面条相对于宽面条当然更柔软。所以同一锅炒面,用宽面条和细面条来做,肯定还是宽面条吃起来更加软糯。 而题主提到的冷炒面,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用高筋面粉做的,而且还比较粗的那种……这样面条的口感才会具有嚼劲,跟刚出锅时的口感差异并不很大。 相反,如果是用普通面粉,做出来的炒面的确会凉得快,而且口感也会变得软绵绵,就跟凉粉差不多,失去了炒面的风味。 不过,这里提到的高筋面粉和低筋面粉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的。比如同样是用高筋面粉,做包子、饺子皮之类,就需要搭配适量的水来调节面团的软硬程度;而如果用来做油条、麻团之类的,则就需要比较“硬”的面团,需要搭配大量的食用油来调节面团的硬度。 所以,如果题主想自己尝试做好吃的冷炒面,最好先选好合适的面粉(建议高筋面粉),然后控制好水/油的分量,这也是影响面条口感的重要因素。
有经验的老司机都知道,炒饼是很好放凉的,放凉之后的炒饼口感更加劲道,吃的时候用筷子一夹就能断,那炒面是不是也可以放凉再吃呢?
炒面和炒饼的制作方法大同小异,都属于中西合璧的菜品,有中餐的酱香也有西餐的奶香。炒饼用的是面条,炒面有的地区用的是宽面条或其它类型的面,还有的地区炒面用的是挂面。不管是哪种面,炒面冷了之后尽量不要食用。
炒面冷了之后容易变硬
面条的制作工艺分为干、鲜、油面三大类,而不论哪种制作工艺制作出来的面条都属于生面,生面遇热吸水之后迅速膨胀,内部组织非常容易变得松散、柔软。
炒面的制作方法类似于炒饭,在炒制过程中油、调味品、食材的汁液都会进入到面条的组织中,使面条味道鲜美。
由于面条组织变得非常松散柔软,凉了之后很容易失水变硬,口感会变差。把炒好的面用保鲜膜密封放冰箱冷藏保存,可以减缓水分的流失。
炒面含有较多脂肪,凉了之后不容易消化
炒面的工艺需要先炒鸡蛋,鸡蛋炒熟之后再把煮好的面条加入炒锅并且加入大量的食用油以及其它辅料和调料炒制而成,炒好的面条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油腻过大,肠胃需要分泌大量的消化酶以及胆汁来促进消化,肠胃的负担会过重。
刚炒出来的面条温度较高,人体的新陈代谢旺盛,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分解。
炒好的面条放置时间过长凉了之后,分解代谢和脂肪氧化供能会减缓,不容易消化且热量和脂肪较高,容易加重肠胃的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炒好的面条放置时间过长,更容易被细菌污染。
用生面条做成的炒面,面条中还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属于多糖类,人体新陈代谢减缓时对于多糖类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也会减缓,多糖在大肠中被有害菌发酵会产生腐胺等有害物质。
另外淀粉类食物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污染,特别是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细菌繁殖的速度非常快,易造成食物中毒或引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