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间现在几点?
2018年,某省高考文科状元拒绝北大,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结果到了港中大以后发现学校的计算机系实力不亚于清北,在业界口碑很好。 这位同学本来想转专业的,但是转专业需要多读一年,她不愿意浪费宝贵的时间,于是决定直博。然后……她就成为了一名码农。 没错,堂堂一个省级文科状元,最终却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程序媛。
这个事件被传播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唏嘘,有人觉得这是个人的选择,没有什么可说的;也有人抨击港中大的教育制度,说什么培养人才的理念应该变了等等。 其实啊,无论这个人最后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幸运的。 因为很多成绩不如他的人,已经死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那个时候高中毕业生的平均录取率只有5%左右(注意,是高中毕业生,而不是高中生),很多高中生为了得到上大学的机会,不得不选择复读。
据说当时有个同学成绩不好,考了个专科线,于是家里找关系花了五百块块钱让这哥们儿上了个本科,结果毕业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五百块钱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一笔巨款!很多人一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钱。
还有的人因为家里穷上不了学,于是就在家里帮忙干农活。有一次家里人在山上挖竹笋,结果山突然塌了,一家人都被埋在了下面。 后来救援队过来的时候,只找到了两具尸体,一具男尸和一个女尸紧紧挨在一起。
据男尸的亲人说,他原本是有机会先走的,因为他背上的伤口离心脏比较远,抢救一下应该是没问题的。但这个人坚持要让伤势比他还严重的女生先救出去,最后两个人一起走了。 这个女生的结局更是悲惨,由于她被埋在地下,时间过长,救援时不小心碰到了她的头部,导致她死亡。 一个本该拥有精彩人生的女生,却因为家庭贫困,没有考上大学,最后葬送了生命。 这真是命运开的一个巨大玩笑——如果没有高考,这两个人肯定无缘认识,更不可能有未来的纠葛。
虽然这是一个真实发生在当年文革时期的悲剧故事,但是细想起来,其实也很有讽刺意义。 从古代开始中华民族就一直提倡“学而优则仕”,读书人一直受到社会的尊重。然而时至今日,社会阶层固化,很多家境不好的人再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
一方面,寒门难出贵子;另一方面,有钱人有更多的机会。 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读书呢? 我想,不仅仅是为了前途,也是为了摆脱命运给安排好的种种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