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企业胡库存怎么做?

经梓桃经梓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题目我做过多次讲解,今天再次分享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库存”的定义是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取决于我们赋予其定义的边界。 比如对“山”的定义,在中国文化里,会有五岳之称;在瑞士文化中,会包括阿尔卑斯全部山脉;而在非洲大草原上,可能指的是乞力马扎罗山......。同样的,对于“水”这一事物进行定义时,黄河与长江的入海口能不能称为“水的源头”呢?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算不算是“淡水湖”的边界呢? 所以,如果我们对“物流”这一概念不清楚的时候,就去看看《现代汉语词典》是怎么说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其实是指“实物流动”,而这一边界的界定依据是“是否通过运输工具的承载”。如果没有运输工具的承载,就算是货物移动了位置,但并未发生实物的流通,所以就不属于物流的范畴。 基于上述对“商品流转”和“实物流动”界定的思考,我们再来看看企业所持有的存货到底应不应该计入“商品周转量”当中。很显然,是不应该的!因为仓储行为本身并不是“货物的流通”行为(没有实现货物的位移),而是“等待流通”的行为,这种状态类似于“等待被抢劫”,而不是“正在被抢劫”。也就是说,无论企业持有多少原材料、在产品或成品,只要它们没有处于“正在被使用/销售”的状态,都不应该计算在内。只有当这些货物发生了“被使用/销售”并由此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时,我们才能将相关的成本/费用确认为当期损益。

当然,有人会提出疑问:我们计入了“营业外支出”或“财务费用”呀,这些都是损益类科目呀!确实,如果不加区分地任意将各种损失都计入“营业外支出”,就会给财务报表的数据产生误导,因此才会有“正确的方法能让复杂的报表变得简单”的说法。那么,如何判断哪些损失是“营业外支出”,哪些损失是“财务费用”呢?判断的依据就是看发生这些费用/支出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客户的迟付款,而导致公司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则计入“财务费用”。反之,则是“营业外支出”——尽管这些费用都属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事项。

庄淑伊庄淑伊优质答主

库存管理,是零售商贸企业的重要环节,在库存物资的管理中,既要保证业务经营活动对库存物资的需要,又要保证库存物资的安全和节约使用,是促进业务经营活动物资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为此,在对企业库存物资进行审计时,应把住以下六个环节。

一“审”实存额,确保无账外物资。库存物资的实物数量应当同账存数量一样。在审计时,应抽取大额和大类别的库存商品,实施存货监盘程序,将实际库存数与帐面数核对相符,如果存在差异应当查明原因。对于零售商品可以采用商品盘点表或商品明细帐盘点法,分商品类别,从商品盘点表中选取,对于贵重物品应当全部抽取,注意应有被审计单位人员参加,确保实地存货监盘和取得有关信息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和相关人员的配合。

二“审”入库数,确保无擅自转销或转借。凡属购销货物,或购进数量与应付款不符,或商品报废、变质损失等,应取得供货单位的合法票据或有效凭证、证明,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并按规定的核算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审计时应查阅库存商品明细账和取得的合法凭证,并追查进货付款凭证和记账凭证,必要时应向供货单位函证。

三“审”发出数,确保有批准手续。库存物资应遵循“谁使用,谁领用”和“以销定进,以进促销”的原则,必须办理相关手续,按物资的性能专储专管,实行限额领用和以旧换新,并登记有关物品的出入库账簿和台帐;在审计时,应检查库存物资是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是否按有关规定以旧换新,并注意相关手续是否合法,审批权限是否越位,是否登记有关台帐。

四“审”出售价,是否价廉遭窃。商贸零售的定价原则应是:合理进价、微利销售、薄利多销,要按成本费用严格核定,按规定报批执行。在审计时,应查阅有关商品购销合同和协议,询问相关责任人,以及调查走访等,并注意商品销售的标价和实际售价,是否与库存商品的实际价值一致等。

五“审”保管制,确保无丢失损坏。仓库的物资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在审计时,应审查物资保管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由专人保管并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度;保管人是否定期或不定期清点物资并取得有效凭证,及时处理,作出说明报告等。必要时,可向有关管理人员询问,以取得有力证据。

六“审”库存地,确保安全完整。物资仓库是商品集聚存放的重点部位,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在审计时,应检查仓库的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查看库存的场所是否符合规定,是否采取了必要的防盗防火等防范措施;安全保卫制度和值班管理是否落实,仓储和物资保管人员是否认真履责,是否按月对库存商品盘点,做到账数、物数和卡数相符等;必要时,可查阅值班记录和盘存记录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