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棋王输给谁了?
最近被这盘棋刷屏了,围观群众很多,讨论也是铺天盖地,有质疑的,有喝彩的……其实这盘棋本身没什么可说的,本来就是个“巨恶”之形,左下大模样,右端尖。左边的巨恶是陈耀烨自己下的,右端的尖是范廷钰自己下的。 棋局进行过程中,陈耀烨在B9位置下了一个孤棋,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走法,我们作为外行看棋盘,似乎这个B9挺不错,但实战中,陈耀烨自己在左边阵型已经散掉的情况下,冒失地在右边下出此手,是非常愚蠢的。
从陈耀烨选择下B9开始,这手棋就变得毫无意义起来。因为范廷钰只要冷静应对,在边线做活即可,当然,如果陈耀烨在此时能一口气连扳五手,说不定还有获胜的希望(虽然这步棋也有可能下出来)。然而陈耀烨在第87手出现了打劫误算,导致局面迅速向对杀过渡。 对杀中,陈耀烨又犯了个致命错误——在左边的气紧处,他本应有A、C两路选择,结果他选择了A路,由于C路的棋子更厚,所以A路的棋子立刻被吃掉了;而且由于左边气紧,范廷钰果断提起左侧一子,迫使陈耀烨应战,而陈耀烨此时只能提气,于是左侧再次形成双活。
至此,左边的阵型已经完全被打烂,陈耀烨虽多子,但已无有力手段,而右边的棋子由于离着中腹太远,又不能马上参入进攻。陈耀烨只能一边做活,一边寻机破眼,无奈中间大块黑棋太厚,左边的阵型又被锁死,多方牵制,陈耀烨最终无力回天。 这盘棋输得不冤,但也不至于如某些人所说的这样“惨烈”。
1949年,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被周恩来称为“棋王”的他与苏联国手博特维尼柯夫有一次“忘年”较量,结果落败,连说“不服气”。
此番较量缘起于斯大林派特使什特恩来访,随员中有一名为博特维尼柯夫的象棋好手,是当时苏联的国家象棋手之一,被称为“棋界老将”。博特维尼柯夫棋艺精湛,尤其擅长利用开局中的子力调动和中局中的巧妙战术,多次参加世界棋王争霸赛,并屡创佳绩。
为隆重迎接斯大林的特使什特恩,毛泽东和周恩来安排他到中南海做客。10月19日下午,什特恩一行在毛泽东住所——中南海勤政殿二楼休息厅休憩时,得知周恩来好下围棋,便提出想跟他对弈一局,周恩来欣然应允。于是,毛选来卫士、生活秘书和机要人员充当棋童、记谱员,一局楚河汉界大厮杀就此开战。
两位棋界高手对弈吸引来毛泽东。对围棋“只懂皮毛”的他一会儿向周恩来咨询棋上情况,一会儿问谁棋高一着,兴致盎然。周恩来见状,便提出要毛“断黑棋,陪红棋”。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周的建议,由他摆黑子,周恩来摆红子。什特恩是白棋即楚军。毛泽东虽然只“断子”,但也能“运筹帷幄”,“指挥”红棋下棋布局。周恩来则“照将”行子。什特恩见周恩来、毛泽东围坐在棋盘旁,心想:天下棋王虽各有高低,毕竟棋就是棋,在此三面夹击下,要想出奇制胜,怕也难有多大作为。
周恩来和毛泽东下棋的功夫,博特维尼柯夫是早有耳闻的。毛泽东素有“棋王”美誉,周恩来也因围棋下得好,被誉为棋界“棋坛总理”。什特恩对毛、周二人围坐在棋盘前下围棋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看到这局棋中,周恩来只摆红子,而毛泽东只帮忙摆黑子,却下着红棋时,他惊呆了,心想:周、毛二人如此配合默契,此局肯定不容乐观。不过,什特恩很快就从惊诧中回过神来,毕竟他是棋界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