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为什么不行?
国士以待我,国士相待之。今天看了这场比赛,我想起了这句话。 中国男排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整支球队充满了斗志但是技术水平却实在让人难以恭维。一传总是接不稳,防守总是漏洞百出,进攻手法陈旧,队内竞争匮乏... 说得太难听,但这是实话。 我想说,技术能力差的球队想要在世界大赛上夺冠,那真是痴人说梦。 看看意大利、法国、德国甚至日本韩国队的队员们的个人技战术水平!再看看我们中国的球员,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在比赛中,当面对强劲的对手时,我们的队员们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球了,只能依靠发球和后排防守保住局势,前排的进攻只能依靠朱张的两点攻来维持。 这是什么水平? 业余排球都打不到这个水平吧。 我们的年轻队员身体素质不如别人,基本功也不扎实,场上的应变能力训练不到位,面对强弱分明的情况,能打的手段太单一。 输球是在意料之中,但是过程确实无比乏味。全场比赛,除了张哲嘉那个扣球比较有威胁以外,其他进攻手段真的不多。张哲嘉的打法过于依赖体能和冲击力,这种打法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男排赛场能够占据一席之地,然而中国男排并没有那么多的强力接应可以像张哲嘉一样为二传提供保障。 当一个队伍在主攻和接应位置上都缺乏具备强大攻击力的选手时,这支队伍的进攻就注定会瘫痪。 副攻手的实力无法对对方的拦防形成有效的压力,二传的串联效率也极低,前排扣球手只能凭借身高力壮抢占网口,后排球员要么垫起球,要么承担一切可能的防守任务。 中国男排的队员们在场上非常努力,但是技术上的欠缺让他们即使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 希望中国男排好好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加油吧。
一、排球开展地区人口少
虽然中国人口众多,但是排球在中国其实开展的地区并不多,排球重点开展的地区主要在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和河北一带,而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人口超过一千万的省份就有11个,超过500万的就有26个。
也就是说排球在我国还属于冷门项目,开展的地区仅仅只有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中国10%的人口会接触排球。而且由于排球在中国普及率不高,所以人们的排球意识不强,家长也并不热衷于孩子投身排球运动。所以中国排球人口的基数很小,并且群众基础很差。这也导致选拔人才的范围和人才输送量严重不足。
虽然中国排球人口少,但是中国也不缺少身体素质出色的排球大个子,但是因为其他项目的开展情况比排球好(田径、篮球、手球、橄榄球等都是与排球争抢人才的项目),所以很多优秀的排球苗子也大量浪费,导致排球的选材面越来越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这也进一步阻碍了中国排球的发展。
二、体制问题
虽然中国有数不清的业余体校(少体校、体校、业余体校等),虽然体校为专业队、国家队储备了大量人才,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很多人已经不再重视体校。在排球方面也暴露问题,那就是大量排球优质人才没有进入体校。另外,排球基础薄弱,导致很多从事排球的教练员、运动员业务水平不高。体校选材面过于狭窄,使得进入体校的排球运动员存在先天劣势。虽然进入体校的排球运动员不多,可是这些排球项目体校生中依然还存在大量文化课、运动技能等不合格的人员。这样的情况也进一步阻碍了中国排球水平的提高。体校运动员在进入专业队选拔时,专业队挑完可用之兵,剩下都是鸡肋,即使挑走的也是专业队认为可用之兵,而并非是那些真正的可用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