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字是五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刚开始接触八字的时候也疑惑过,因为看到有些书里面的解释很含糊或者讲法很矛盾,后来多翻看了一些资料和书籍才搞明白。 现在网上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认为字的五行就是字形字义决定的,比如“林”字以木为形,以水为音;“清”字以水为形,以木为音等等。但这里存在一个悖论:如果字的五行由字形字义决定,那为什么五行相克的理论能成立呢?如土克水、火克金等,难道“克”这种作用与五行相生的理论不矛盾吗? 其实汉字的五行是由偏旁部首来决定的,所谓“以形补形、以声补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清”字五行属水(形),是因为它有表示水的偏旁“冫”;“林”字五行属木(形),是因为它有一个表示植物的偏旁的“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山”的五行属土,但不是每个带山的字都属土,这涉及到“山脉走向”的问题,这里就不多讲了。 “清”“林”五行属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各自包含的五行元素是什么。比如说“清”字,它的五行为水木,即属阴木且有水生木之象;而“林”字五行为木火,即是阳木且行运中必有火灾。
在中国文字发展历史中,每个文字在字体和造字方法方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从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在甲骨文、金文、篆文中,有一些字,是依据人或物的象形特征所造,这些字直接体现了五行。有些字在后来的字形变化中,把原来五行的字义、字形改换掉了,如果按照易理把这些字形还原到原始本源的文字上,则字中五行之理便一目了然了。如果按照易学知识从字的偏旁部首和汉字的拆字法则对字形进行分析,则可推断出姓名的五格,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分析该姓名的吉凶寓意,再根据其生辰八字,进行命名取名。
如“郭”字,按“土”字旁,应该断为“土”字。但是,实际上在金文《说文解字》中,郭字的字形从“鼎从耳从口”。《说文解字》曰:“郭,外城也。从邑从鼎从口。”说明“郭”字本意是指某种城市外的高台,用鼎这种东西来表明这个高台的形状像鼎。因此,郭字应做“金”字论。又如,“袁”字,从字义上看是“丝”类,从部首上看又是“衣”类,如果把“袁”字还原到篆书字形中,应视为“衣”字。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文字在本源上、字形上、文字演变中,其字的五行可有几种属性,这要依不同的体系要求来采用。通常在拆字命名取名中,可从字形上和取其易行的原则来判定字的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