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五行属什么颜色?
中国画的颜料,一般都是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也有用化学染料了。但不管是哪一种颜料,都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传承下来的宝贝。 比如,我们用的朱砂,据说是出自辰砂(朱砂)、丹砂(红银朱)、赤砂(铬酸亚铁溶液)等矿石。这些矿石在研磨成粉后,用水调和就可以用来涂染布帛。
再如青黛,据说是一种深绿色的矿物质,原矿形状犹如大青叶或绿豆,产于南方。用这种矿石加入胶水调匀便可制成青色颜料。还有高丽素,据说是由苏方木烧成的灰,与淀粉调和制成的黄色颜料;石绿,则是由绿矾矿石炼制而成深绿色的颜料等等。
这些颜料在制作的过程中,都要经过浸泡、蒸煮、过滤、沉淀等程序,工序复杂,成本高昂。并且很多颜料,因为取材珍稀,现在已有不少人使用了替代品。所以上述说法只供参考。 中国画的颜料讲究相生相克。一般是不采用单独的颜色的,而是通过两种以上颜料的互相映衬、互相调和而达到色彩的统一。比如,用朱砂、花青色、洋红色画出的红色,是明丽而不艳俗的;用藤黄、硃砂、花青色的绿色,是鲜嫩而不娇气;而石黄、赭石、青黛、胭脂的黄色,则是滋润而有质感的,等等。所以,中国画中的色彩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色彩。 有人将中国画的颜料分成了“五行”,即金行(黄、赤)、木行(青、绿)、水行(黑、白)、火行(红、橙)、土行(黄、褐)。并进一步划分出五原色、五间色,以及各自的配色规律。
我看了一些资料,这种说法应该来源于西洋色彩学的“五色学说”(西方人把颜色分为冷色、暖色和中性色三种,再把每一类颜色再进行细分,共分成12种颜色。称之为三原色、间色、复色)。这是一种科学的色彩分类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很直观地看清颜色的属性及其变化规律。被广泛应用到美术教学与设计之中。 但是,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画的颜料,却会出现很多“例外”的情况。这是因为中国的颜料色彩体系是在西方色彩学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思想形成的。是“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产物。它的构成不仅反映了色彩的物理属性和视觉生理特点,还蕴涵着中国人特有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所以,不能用西方人的那套理论来生搬硬套中国文化特色十足的中国画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