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五行相缼?
“行”字,在此读作háng,指道路;亦引申为事物的类别或运行状态。五行的“行”也作此解。《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孔传:“五行:金、木、水、火、土也。”这里将五行归结到五大类事物上。东汉大儒郑玄注《周礼·大行人》“六祀五行”时也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各有阴阳刚柔之性。”这里又看到五行被归类在六个基本范畴之中并且每一行都有其阴阳属性。 那么,什么是阴,什么阳?什么又是阳极,阴极呢?要理解这些,得回到阴阳观念的形成源头去。
阴阳观念的形成,与古人对日月的观察密切相关。因为太阳和月亮在周而复始的地围绕地球转,古人就注意到日光月辉有明有暗,这是阳与阴的直接来源——太阳属阳,月亮属阴。然后,古人通过观察发现:月亮有时候是明亮的,有时侯却完全阴暗下来,犹如一个大圆盘,这种情况古书上说“月盈则海”,就是满月,满月的月光全由太阳照射而来,所以,满月时,日照时间最长,黑夜最短,即农历的十五前后;然后,月亮又从新开始晦暗起来,直到下一个满月生成,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也就是每个月的初一至十五,阳盛阴衰,月盈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到了下一个月十五,则阴盛阳衰,月盈时,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十六到下一个月初一是逐渐过渡的)。这样,以月初到月中为阳极,月末到下月初为阴极。
以上只是就日月而言的,后来人们又把这种观念扩展到其他现象身上,凡是运动剧烈,显示活力,刚直不阿,热烈奔放等等都属于阳;而静,阴,弱,寒都对应着阴。所以,五行中的水火木金土也有相应的阴阳:水阴火阳,木阴金阳,土阴阳(因为土兼有调和作用)。 五行相缺,就是说五行中某一行过弱或过强都是不好的,都要尽可能调节到平衡状态。具体调节方法,就要结合你的出生年月日时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