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要退出中国吗?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Citigroup花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业务覆盖广泛,2018年其总资产高达23.36万亿人民币(相当于美国全部500强企业的4%),收入达784亿美元,利润达到194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方面,花旗银行也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之一,于1902年就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目前已经在华经营了上百年。
不过,尽管花旗在中国市场上已经深耕多年,但在国内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还是一家彻头彻尾的“老外”银行——据有关统计,在涉及客户服务的内部流程中,花旗有85%执行的是境外标准,5%参照的国际高标准,只有约10%符合中国国情; 除了无法从根本上融入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之外,近年来花旗在中国的业务也一直在亏损状态。
根据花旗集团去年三季度发布的财报显示,花旗中国在Q3净亏2.28亿美元,而此前两个季度也分别亏了1.56亿和1.32亿美元。之所以持续亏损,一方面是因为大型金融机构通常会维持一定的资产规模来满足监管要求,从而维持客户的信任程度,因此需要不断的进行“烧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中国银行业一直面临严监管,整体盈利能力较低(2018年上市银行平均ROE为10.9%)。
面对持续亏损的中国业务,花旗早在之前就有所妥协,开始调整在中国的业务发展策略。比如,将旗下证券经纪业务所持有的中金公司股份全部卖出,只保留不到1%的股权;又比如将其在国内的业务主要整合到上海总部,以便集中管理。 而如果此次花旗拟出售的全部业务都能成功找到接盘方的话,这也意味着花旗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