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三星的多少股份?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之前,先给大家梳理一下韩国三星集团和中国三星的关系。 三星集团起源自1938年创办于韩国的大成银行,而后先后成立了三星物产、三洋纤维等子公司。 1969年,三星集团旗下公司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三洋纺织在香港开设办事处);随后在70年代末期,开始在江苏徐州投资办厂。 至此,三星正式踏足中国这片土地。
1974年起,由于中韩两国关系正常化,三星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迎来飞速发展。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全面开放,三星依托其资金、技术以及管理上的优势,在中国市场上大举进攻。 从手机到电视、冰箱、洗衣机,甚至芯片等领域,三星集团的足迹几乎遍布各个行业的上下游。而为了配合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三星集团也在全国各地大展拳脚——建工厂、招员工、搞科研,积极融入当地的发展。
当然,三星集团如此激进的中国策略离不开韩政府背后撑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政府大力推行“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为海外投资提供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以鼓励国外设厂作为扩大出口的重要途径。包括三星在内的众多韩国企业纷纷走向海外。 中国成为三星集团除了韩国本土以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也是其海外投资的最重要阵地之一。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三星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共有533家,其中在中国大陆有178家公司。 在这些公司中,既有像三星电子这样销售额上万亿人民币的巨头,也有注册资金仅仅100万元人民币的小型制造企业。虽然整体规模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三星集团深化与中国本地产业关联、增强市场话语权的关键棋子。
通过在中国市场多年的深耕细作,三星已经将诸多关键领域的重要席位尽收囊中。 以半导体行业为例,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的半导体行业之所以能有今天,多亏了像三星这样的跨国企业早期对中国市场的扶持。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三星就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组建了一家半导体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半导体产品。到了90年代初期,三星又联合天津微电子成立了一家用基片生产集成电路的合资企业。
此后,三星又把目光投向中国四川,在那里设立了生产电路的工厂。当然,对于三星来说,最重磅的投资还是落在无锡芯云电子上面——这是一家专注于晶圆级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由三星电讯与无锡国联集团联合设立,注册资本达3.4亿美元。
除了半导体行业外,其他的诸如金融、机械、汽车、化工等行业也同样不乏三星的身影。据笔者估计,目前三星直接和间接在中国投资的产业至少达到千余个。 当然,投资了中国市场的三星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以2015年度为例,三星集团对海外市场的营业收入达到了4268亿美元,而在2014年这一数字还仅有2583亿元。中国作为三星全球战略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