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五行什么意思?
成语,是一个汉语词汇,是由多个字组成,并有一定的寓意的短语。与汉字起源有关。 《尚书·武成》有“一戎衣”、“一介贲(斑)马”的记载;甲骨文中已有“吉金”“贞卜”等词;《诗经》中有“黄发台背”“寿考维祺”“永锡丕基”等文字。可见,上古时期已有“五德”、“五色”之类的说法了。
到秦汉时代,人们已经习惯于用五色的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属性来解释世间万物的性质和现象。汉代的《淮南子•时则训》中就有关于五行配季的解释。高诱注曰:“东方少阳,木位也,其色青,故曰‘青阳’。南方老阳,火位也,其色赤,故曰‘朱明’。西方少阴,金位也,其色白,故曰‘白阳’。北方太阴,水位也,其色黑,故曰‘玄冥’。中央阴阳平和,土位也,其色黄,故曰‘辉冥’。此谓‘五方’。春、夏、秋、冬,此谓‘四季’。”这是以五行配四时、配五方的最早记录。
后来,古人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推断人事的变化和发展。如《后汉书•窦融传》载:“融少好学,修德行,善属文。年十三,求为郡吏未得。常游长安,遇雨,旅舍废寝,遂入山采药,遇道士于阜,谈五德之运,说河清之计,言吉凶决疑,莫不旋中。”这里就运用了五行相生的道理来推测事情的发展结果。又说“融妻疾笃,幽居斋戒,而病愈。”显然是用了五行相克的原理。 五行又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我们的姓氏里就有着五行密码。如李姓,木也;张姓,火也;刘姓,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