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是按什么算的?
1、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简称为五姓。这五行的来源众说纷纭:有说是上古时用来记录事物的符号;也有认为是五种物质或能量的形态;还有认为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且具有特定规律的五大类现象(即阴阳、风雨、晦明、寒暑)概括后的抽象概念等等… 2、古人在研究天地万物的变化和发展时发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不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生长、衰败过程中,而这些运动、变化的规律可以用“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来概括和描述——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象形为“日”在“东”,故属“木”;地球上的江河湖泊,象形为“水”;火山喷发,燃烧的石头落到地上,象形的是“火”落于地,于是成了“火”在地…
3、根据对事物属性特征所具五行属性的归纳,五行被分为了如下五个类型: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具有生长、向上的特性,因此,凡是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皆归属于“木”:如植物类的、植物所体现出来的特性都属于“木”,包括树木、花草…而具有这类特性的自然物和人文事务也很多,比如四季中的春季,五时的初春,五方的东方,五味中的酸味,五气中的风气,五官中的目,五脏中的肝等… “火”则是指具有炎热、向上、躁动的特性,因此,凡是具有此类性质的物质和活动均属于“火”的范围:如夏季的炎夏,南方之地;颜色中的红色;声音中的高亢、激扬之声等等… 五行为火的因素就更多了:四时的夏、五时的盛夏,以及南方、赤色、火光、燥裂之类,都包含在内! “土”具有长养万物的作用并具有居中之性,因此,一切有形物体的中心都可归属到“土”的范围之内,土还可生养其它四行,因此又可以理解为其它四行的母体,所以,又有土载四行的说法! 四时的长夏与四季中的中央,四时之季的中秋,五方之中的中间四方,五行的中央五行,五味的中央五味,五色中的黄,五气中的湿,五声的中间之音,五音中的宫,五脏中的脾,五官口中的舌,九窍中的中窍–口等都具备土的属性!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把脾胃叫做“土脏”就是这个原因啦~
4、“金”具有肃杀、收藏的性质,具有清肃、清静的特性,因此,凡是有此特性的事物和属性均可划归于“金”的范畴:四季中的秋季;五方中的西和西北两方;声音中的商音;五味中的辛味;五行中的收敛之意等等皆为金… 因此,四时之秋,五色的白色,五时的深秋,五行的金,五气的肃降之气,五声的商音,五谷的粟,五菜中的韭菜,五畜中的西鸡,五气中的悲,五官中的鼻,五情中的忧,五体中的骨,五脏中的肺,九窍中的鼻,津液中的涕皆具备了金的特性!
5、水为阴,主润下,具有寒凉、向下、闭藏的特性,凡是可以使物体产生寒凉作用并能使其下落至底的性质皆可划入水的范畴:春夏秋冬中的冬季,东南西北中的北方和东,五时的寒冬,五色中的黑,五味中的咸,五气中的寒气,五声中的羽音,五星中的辰星,五化中的闭藏,五官中的耳,情志中的恐,五液中的唾,五脏中的肾,九窍中的二阴均属水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