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伏天怎么艾灸?
最近很多新来的朋友关注三伏灸,那么首先说一下什么是三伏灸呢!其实中医讲究天人合一,顺势而为。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再加上高温、高湿的天气特点,每年夏季有三伏天。每年的夏至节气以后,白天越来越长,夜间越来越短,阳气逐渐旺盛;从夏至开始,进入三伏,到了处暑节气(8月23日左右),阴气始盛,阳气渐弱。
众所周知,寒则热之,热则寒之。夏季外界阳热之气旺盛,我们体内的阳气更是达到了一年中的顶峰。此时如果借助外力把体内的寒邪祛除,是最容易祛寒的季节,也是养生调病的最佳时机。而艾蒿这味药物就是最合适的选择了。
《本草纲目》记载 “艾叶性温……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病” 。又云“艾叶能通十二经络,有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也就是说艾蒿这味药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疏风散寒、消肿止痛、止泻利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体肤关节痛、头身疼痛、腹痛腹泻、风寒感冒等症状。在夏季三伏期间,用艾条灸治某些虚寒性疾病,可以达到最好的疗效。
除了药物本身的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艾灸的温热作用能够刺激穴位,激发肌体的调节功能来防治疾病。在夏季三伏期间,是治疗及预防冬季好发疾病的最佳时机,有慢性咳嗽、反复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症状的患者,可以在每年初伏、中伏、末伏各艾灸10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施灸的过程中,由于个人体质不同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样,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属于正常的治病反应,不必惊慌失措。但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者出现其他不适,应立即停止施灸,注意休息并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