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食物有什么作用?
人类饮食有“成酸”和“碱性”之分,我们日常摄入的肉类、蛋类、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在肠道中经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氨、胺类、酰胺类等带有硫醇基团或氮自由基的物质,这些物质会促使体液的酸碱度升高(体内产生盐酸),属于“成酸”类食物;而蔬菜、水果、薯类和豆类等则含有较多的碱性和中性成分,是人体内的“碱性”食品。但这类食物的界定并不是固化的,比如海带中含有硫酸多糖,能调节血脂、降血糖、免疫调节等多种功能,属于典型的“碱性”食物,但其提取物碘化钾却在甲状腺激素合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食用时要控制量,以免因含量过多而导致中毒。 人体的体液要保持弱碱性才能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如果体内酸性物质大量积聚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1、骨质疏松。人体骨骼中的无机盐主要以钙离子的形式存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就会干扰甲状旁腺的正常工作,从而影响软骨以及骨质的形成与修复,增加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
2、高血压。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呈年轻化趋势发展,而一项研究发现,长期食用肉类可能引发高血压,因为动物蛋白进入人体后会分解为含硫氨基酸,经肾脏排除尿液时会形成半胱氨酸,这种成分有可能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继而引起血压升高。
3、中风。最近十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而研究结果显示,爱吃肉类可能是引发该病的原因,特别是对于三高人群而言,动物脂肪的高浓度可能会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进而导致脑血管堵塞。
4、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正迅速攀升,而多项研究表明,肥胖、三餐不规律、爱吃肉类都可能成为诱发糖尿病的因素。
5、肠胃炎。现在人的生活节奏快,经常在外面吃饭,而餐馆中的饭菜为了保存新鲜度和美味通常都会加入大量的醋、酱油、辣椒酱等调味品,而这些东西会增加肠胃负担,另外海鲜吃多了也可能会伤害胃黏膜,因此建议少吃过于油腻及辛辣的食物。
6、肥胖。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显示,每天只吃瘦肉(鱼肉除外)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发胖,其原因可能在于蛋白质吃得多会导致代谢减慢,从而引起脂肪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