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天津有吗?
中国跤在天津还是不少的,而且水平也高。 以前在塘沽体育馆练过两年,当时是市级队和省级队的教练亲自任教(当时省、市级队都在一起训练);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到了北京,在北京朝阳区体育中心跟北京跤手学了几年;前几年又回到天津,在河东体育场跟一个退伍老兵学习传统五虎拳(包括南派五祖拳,八极,八卦,通臂)还有沧州武术的腿技(包括戳脚,螳螂)现在腿脚不太灵便了,改练拳击和泰拳。
我学习中国跤的经历也算是比较坎坷,从5岁开始跟着市体校的教练学习散打,后来因为年龄太小(6岁),没有协调性,放弃;7岁开始跟着专业武术队员学习武术基本功,各种拳法、腿法、器械都学了一些,但是不精,因为当时年龄小,练习量不够;9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受伤,开始练习太极,主要功夫都在拳法和步法上;14岁时遇到一位天津老前辈,开始学习中国跤,基本功夫都在摔法和技术上。
虽然我学过不少功夫,但中国跤是我最热爱的,他集散打、武术、体操等多种体育项目于一身,讲究以巧打力,以巧取胜,非常具有技巧性。我也曾经在市赛、省赛中取得过名次。 但现在的中国跤已经远远不如从前,许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这项运动,而知道的人又不肯认真去学习。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中国跤的基础上,创立一门新的搏击体育运动,让中国的武术走向世界!
中国式摔跤,在天津有传承,但规模小,爱好人数也少,从事学习,参与训练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区县已经不再设立跤场,仅存的摔跤场,也处于自生自灭,甚至无人问津的窘境。作为中华武术的流派之一,中国式摔跤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中国式摔跤曾是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代表民俗。每逢周日,老北京的什刹海冰场都会热闹起来,除了滑冰嬉戏的人们,两块“跤场”上的摔跤健将也吸引着人们。摔跤场上,跤手分成两队,用双脚、双手抱住对手躯干或四肢进行攻防。比赛过程中双方动作非常简洁、迅速。虽然没有柔道的高难动作,不过由于是赤手空拳“真摔”,依然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由古老的角抵、相搏发展而来,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古代亦称“角力”、“角抵”(俗叫“相扑”)、“手搏”、“争交”等。清代,摔跤进入鼎盛时期,涌现出一批著名跤手,各地都有一些较有影响的跤场,摔跤活动极为盛行。许多王公贵族子弟甚至文人学士,也都喜好这项体育活动。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又逐步总结出许多有效的技术、战术经验。例如,在进攻中讲究“闪、展、腾、挪”和“四两拨千斤”的技法,在防守中讲究“坐、裹、扣、盘”和“我不怕人跌,就怕人不跌”的战术等等。中国式摔跤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也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式摔跤不仅动作技术独特,而且运动服饰也是自成一体。其跤衣包括上衣、褡裢和褡布。上衣为中式襟儿、系扣的短衫,后摆长而前面短,一般为蓝色的绸、缎或棉布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