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按阴历还是按阳历?
我们中国人习惯的“农历”就是阴阳合历,是依据太阳月相周期变化制定的,同时兼顾与地球公转轨道运动的关系。每个月的初一叫朔(新月),十五或十六叫望(满月)。 二十四节气也是根据太阳周年运动规律划分,每个节气分别对应月球圆缺变化的特定时间节点。
比如冬至,开始于大雪节气之后的第一个冬至,结束于小寒节气之前的一个冬至。虽然具体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可能相差一两天甚至更多,但都是指这个时间点周围的一天时间长度。 这样制定的目的在于协调阴历和阳历的变化关系。因为每年公历12月31日到次年1月1日之间,太阳、月球和地球都在相互运动,因此会出现次日即下一天的情形——这种现象在二十四节气里是不被考虑在内的,否则就要多出一个月来。
十二生肖也属于传统文化中的“生辰八字”内容之一,是由天干地支组成的命柱,每一年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干支名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2458101214161719212325272931333537394143454749 五虎遁元:乙未年(羊年),丁丑月,戊寅日。 乙未年生人,天干属木,地支属土,木土五行俱全。
其中年月干支属于“年柱”,日为天干地支,属于“日柱”,时是时辰,属于“时柱”——这种称谓是建立在古人“天圆地方”“上为天,下为地”的基础之上的。 而十二地支具有五行属性,又是八卦的卦象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