铎字属于什么五行?
《说文》云,“铎,大钲也”;段注云,“凡钲谓之铎……盖以形名之。”铎是古代一种用铜制成的乐器,形似钟而稍小,有舌,摇动时发声。 古者天子常以六十四人鼓籥(yè),所谓六十人鼓,四人吹籥者也。汉制,立军鼓二十人,立号手四十人,所谓二十人鼓、二十人箫、五十人笛也。隋炀帝大业中,筑西苑,凿太液池,池中有蓬莱山,山上起景霄宫,有金阙、玉堂、朝日亭、夕月亭,其傍皆有钟虡。唐代长安城外有楼观,内作法象,旁列钟虡(jù)。《唐书·仪卫志》又云,“亲卫仗,有仗戟、弓箭、横刀、马鞭、节杖、铃铎、火炬等七队。”
宋徽宗崇宁二年,诏定立国朝会仗,有旗、仗、鼓乐、仪剑、执扇、擎盖、引驾黄麾大纛(dào)及五方色旗各一。元世祖至元十年,订官民仪卫制度,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及内外诸衙门,俱设仪仗。明初,五军都督府、府州县及都司卫所皆设仪仗。洪武七年定制,公、侯、驸马、伯出门,前引鸣鞭一对,随后摆牙旗一面。
历代都对这种乐器很重视。古人视之为祥瑞之物,认为它和钟一样,有统帅三军的含义。所以在命名的时候,往往把铎字放在姓名的前面作为名字的一部分来使用。
如西周宣王时的召公奭(shì),因其采邑在召(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又称召公或召伯;晋国卿大夫赵盾,以其采邑为赵,故又称赵盾或赵孟;汉代匈奴单于之子呼韩邪单于的孙子雕陶莫皋,因其部落以为姓氏,称兜陶莫皋,后遂单称为兜;鲜卑族拓拔部酋长之长子叫拓拔勤,后世尊号为太祖,亦称拓拔大檀;金代女真族完颜部的酋长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后,被称为太祖;明代贵州水西土司奢香夫人,其先人明玉珍,本为陇西南安(今甘肃省清水县)人,后迁到贵州,取川湘一带土语以“奢香”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