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二生肖有龙?
1、关于龙的神话源自于对自然的敬畏,因为古人无法解释龙这种奇异的生物,所以把龙当做神的化身加以崇拜;
2、关于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尔雅·释鱼》中也有关于龙的文字描述,可见龙是有历史依据的;
3、作为古人眼中的一种神灵动物,龙的形象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文学作品中。除了《山海经》外,我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和《封神演义》中的“三十六天罡”了(其中“天罡星”的原形就是龙);
4、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在祭祀时“舞龙”的习俗,一直到明清年代,这个习俗都在延续着,可见人们对龙的喜爱之深。 至于生肖中为什么会有龙,我觉得是因为龙是古代人们的一种图腾信仰,因此龙与鼠、牛等属于同一类,而蛇、马、羊等在十二生肖中出现得比较晚而且也不像龙一样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东汉时期有一个历法“干支纪年法”,就是把甲、乙……以及子、丑……这些天干地支用于表示年份,而这种纪年法是从立春开始的,立春节气为农历正月一日。
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有个鲁国的史书《春秋》中记载了两个重要的节气:“春王正月”和“立春正月元日”。到了汉代有个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写了部《史记》,里面也明确写着“立春,斗指艮,阳始起.....”说明在西汉时代的人们已经普遍以立春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了。
其实,我们的祖先在最初制定十二生肖的时候很可能也是以立春为新年伊始,不过后来人们发现农历的闰月很麻烦,于是就选择了正月初一作为新春,而腊月廿三或廿四便成了“小年”。这样虽然方便计算农历月序,但却破坏了与节气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立春在正月初一之后的“倒春寒”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