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字五行属什么?
滔字的拼音是tāo,笔画共有14画,部首是氵, 累加笔画是14画。在康熙字典中编号为6180,笔画数3/14,五行为水。具体解释如下:
滔读作tāo,为汉语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最终基本定型于隶书。滔的本义是水势浩大,引申有充满、遍、远及大而好的意思。
滔字的“氵”意为水。三点水表示与水有关。“啇(tāo)”表示读音。“大”指气势大。滔的本义是:大水奔流或水奔流的样子。
滔:水势盛的样子 《说文》“滔,大也。”徐锴曰:“水流盛也。”滔滔,水盛大的样子。如《周书·武成篇》:“洪滔滔”。《荀子》:“滔天”。《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引申义有充满、遍、远及大而好的意思。“滔”字用作人名时,主要取用它如江海般胸怀宽广的意义。
用于人名意指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之义。
成语及例句
【水漫金山】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淹金山,法海借来救兵,把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
宋·孙光宪《警戒录·白娘子事》:“(白娘子)遂将珠子打起包裹,变作一飞虫,飞到山上,复化出白蛇身,自缠在塔砖上,以水漫金山不止,出兵救之,白蛇遂被压于塔下。”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说话连续不断,没完没了。
语本唐·白居易《裴侍郎大尹》诗:“玉琴声杳杳,玉树影悠悠,亲戚惜分手,琴觞莫断绝,高谈尽公辅,长啸出风尘。”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编》卷一:“唐观文崔公亮,读书不说一遍两遍便了,来往诵读,必至百遍;平时拱默拱默如不逮,及临大事,应变决策,如素习焉,故言若滔滔不绝。”
【排山倒海】推开山海,借以形容声势浩大或力量雄伟强大。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二折:“玉马登云朝帝阙,铜驼排雾压尘埃;排山倒海凌云志,遇圣逢时解佩才。”亦作“倒山倾海”。《元曲选关汉卿〈绯衣梦〉第二折》:“我这般倒山倾海也那排江捍浪,也不如五日四明朝罢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