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与球的角度多少?
简单地说,击球时,球拍的切点(就是和手拇指在同一条直线上,并和拇指在同一平面的那个点)应该尽量低些、并靠近身体。 这样拍面倾斜度大,有利于进攻,但控制力会稍差;如果把这个切点抬高,那就是攻守兼备型了,容易打防守型打法。 如果像那些专业球员那样,拍面前伸得很高,那基本可以定为攻守平衡偏进攻;如果高得离谱,基本就定位于进攻了。当然,这些只是大概的划分,并不绝对。
我自己的体会是,越接近持拍手,那拍面对应的球感就会越强,从而在击球时能更精准地判断出击球点。所以我觉得业余爱好者还是把拍子架高些更好一些——毕竟我们不是专业运动员,我们不需要那么强的控制力,我们需要的是准确的击球点。而把拍子放低,虽然能够加强控制力,但却有可能因找不到合适的击球点而导致失误。
球拍拍面的胶皮在击球过程中,与球心之间的相对角度变化,即为“拍面的胶皮与球的角度”。这个角度变化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弧线球的旋转与落点。
乒乓球拍面角度变化的规律是:球拍拍面在引拍时与球心之间的角度为“×”,拍面在击球时与球心之间的角度为“Y”,那么,拍面在击球瞬间的角度“Y”,如果比引拍时的角度“×”小了,所击出的弧线球落点就偏短;如果比引拍时的角度大了,所击出的弧线球落点就偏长。在实际击球中,由于球拍的引拍位置相对球网较低,所以在击球瞬间,只要保持拍面直对球心,甚至稍稍向后仰一点,拉出球的落点就能过网。
在进行弧圈球对拉练习或比赛时,双方击球动作与击球点都在各自的台内区域。但拉出的球能从球网的上空急转直下,其落点仍然在对方的端线附近,而且能形成很强的下旋与左侧或右侧转。出现这种落点“近”、旋转“强”的现象,就是依靠球拍在触球瞬间的角度比引拍时的角度加大和摩擦球的底部与中上部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