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后怎么发展?
1.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市场经济不仅是资源配置的机制,也是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赋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交给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后来的改革逐步扩大到了城市和经济领域,虽然遭遇了不少挫折,但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需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同时还要深化金融、财税等宏观领域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动力。
2.实施工业化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有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转化为非农产业人口,这需要一个工业化进程来实现。工业化的任务非常艰巨,不仅包括传统的制造业,也包括现代服务业。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资源的配置,城乡二元结构将逐渐消失,城镇化进程将大大提速。在这个过程中,要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要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3.统筹区域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因此需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一个均衡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地区间公平。这就需要加强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规划和引导,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施西部的开发和大振兴战略,带动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生态观念,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
4.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在短期内仍然是充足的,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劳动力供给将在中长期出现短缺。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注重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降低要素成本,改善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劳动力供给结构性矛盾的缓解创造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