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哪些书院?

荆茂铜荆茂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上海的书院,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古典书院,以复社的“四公子”李温书、侯洵的书室和董其昌的“容台书院”为代表;第二类是近代新式书院,以南洋公学的“译书斋”和“南林书院”,复旦公学的“诵芬堂”与“求我堂”,大同大学的“博学精舍”与“云间精舍”,震旦学院的“积微居”,同济大学的“归藏庐”,大夏大学的“文汇草堂”,华东师范大学的“群益书屋”等为代表;第三类是改革开放以后建立的现代书院,如复旦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设立的“逸夫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在90年代初期建立的“学思楼”(后改制为“涵英楼”),同济大学在9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海派书房”,以及交大、上外等高校设立的读书室;第四类则是由企业、社团甚至个人设立的现代意义上的私立学院,比如复旦泛海国际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以及由沪上著名企业家陈启文先生创办的启文国际学校等。

从数量上看,上述各类院校中,有40%左右属于近代以来的新式书院。这些书院的出现,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密切相关。 自晚清开始,西学东渐,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需要,清廷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南洋公学等一批近代学校。这些学校借鉴西方的教育制度,不再讲究儒家典籍的背诵,而代之以英语、数学等西方课程的讲授。他们的教材不是儒家经典,而是《几何原本》、欧几里得的《大定理》等西方著作。学生也不再是青丝皓首的老儒,而是戴着眼镜的年轻的“士子”。

然而,尽管采用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和知识体系,这些学校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儒家思想。他们强调忠君爱国,尊孔读经,把学习西方知识和传承儒家道统联系起来。我们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学校既继承了古代的书院传统,又吸收了现代科学的要素,在儒学与科学之间进行了某种平衡。 辛亥革命之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民国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彻底废除了旧式科举制度。西方的知识体系得到了空前的扩展和传播,而传统儒学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但是,民国时期的书院并没有消亡,一批新式的书院出现了。它们有的传承了前朝遗风,继续强调讲求学术自由、坚持独立精神的治学之道,追求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有的则借鉴了日本国立大学的做法,由国家设立,财政拨款,坚持学术自主性,争取建设国际一流的大学。当然,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比如北大、清华等校,既是国立高校,又有丰富的书院传统。总之,这个时期出现的书院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是与西方教育体制全面接轨的。

邢昌拓邢昌拓优质答主

“静安书局”,是2014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何东爵士(Sir Ho Tung)捐资兴建的“私立何氏图书馆”(Ho Tung Library),是一所公共图书馆。 藏书量超过5万本中文书籍和超3千本文献;有阅览座席79个及会议室8间。 该馆是香港第一间以互联网提供电子图书、网上阅读和检索服务的图书馆,也是首家以电子方式提供本地及海外的期刊文章及报纸文章的图书馆。

这个是我去年写的关于静安区新开的“静安书局”的游记(当时还没有开放)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还有几所古旧书店推荐你看看: “复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库”(我去过几次啦) 这是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特藏部”,里面收藏了大批珍贵的文献资料。包括《四部备要》《古今图书集成》等;还有民国时期和解放后出版的各类史料。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邯郸西路86号复旦校内

“上海古籍书店” 这可能是上海现存的最古老的书店了。它建于1975年,经营古籍和民国时期的书籍。店址位于南京东路117号大光明电影院的正对面,也就是上海滩最繁华的商业街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