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五行属什么?
1、天干五行与地支五行的对应关系为:甲木属阳,乙木属阴;丙火属阳,丁火属阴;戊土属阳,己土属阴;庚金属阳,辛金属阴;壬水属阳,癸水属阴。
2、地支五行与方位的对应关系:子水居北为坎位,午火居南为离位;卯木东为震位,西为兑位;辰土东南为巽位,西北为乾位;巳火西南为坤位,东北为艮位;未土生金中央为坤位,庚金生木中央为巽位。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两两组合成一个六个字的“甲子”周期,重复六次就组成了60个甲子周期(即六十甲子),每个干支周期的顺序如下: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每一个干支周期的第一个字为天干中的甲或己,第二个字为地支中的子或丑等,以此类推,直到第六个字。所以每一个干支周期都可以用六个汉字来表示——甲子、乙丑、丙寅、丁丑、戊寅、己丑……
5、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六十甲子所代表的干支五行属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行在干支周期中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四个字中又各有两字属于同一五行。所以,我们可以把四个五行分开看,也可以合起来一起看。
首先来说,每一期的天干都是相同的,都为甲乙丙丁中的一个,因此这个期对应的五行也相同;其次,虽然地支循环往复,但每一次的组合都不一样,而且由于天干具有“生克制化”的特性,因此地支的组合方式也是不断变化的,而这种变化的结果就是导致同一五行在不同地支的时候所处的旺衰状态是不一样的。
例如甲木: 第一期:甲(木)、子(水) 第二期:甲(木)、丑(土) 第三期:甲(木)、寅(木) 第四期:甲(木)、卯(木) 因为每期天干相同,则五行均为木。但是一期的时间很短,我们很难判断某一五行在此期间的旺盛程度。而只有将一个干支周期拉长来看,才能看出每行处于何种阶段。
第一周期中:前三期甲木处于长生阶段,第四期进入帝旺阶段;子水处于墓库阶段,第三期进入死地阶段。因为木与水相比,水的休眠性强于木的长生性,所以此时木比水更旺盛一些。因此可以初步确定,此时的木当旺。 再往后推三期,也就是到了第二期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此时木正处于帝旺阶段,也就是说木最旺盛的阶段来临了。
由此可知,这一周期内甲木有两次处于帝旺阶段,故此五行叫作旺极复衰。同样地,我们也可以知道木在第四阶段的衰弱期要比前两阶段更弱些。再往后看,第五期和第六期木都在帝旺阶段,因此整个一周期内的木都处于一种反复的过程之中,这是木的“生克制化”特性决定的。从总体上看,这一个周期内的木既无开始也无终结,一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之中。 但是如果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对木进行观察,会发现它所处的状态并不相同。比如第一期,它的根在水下,枝叶还在地面之上,处在生长初期的它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全,但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所以它的生长速度很快;等到了第二期时,枝叶已经繁茂开来,但由于它的长势太过迅猛,使得自身的能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消耗掉,于是只能出现一种情况——过犹不及。
所以在第一期结束时,木的过度发展形成了水土两气壅塞的局面,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会导致木的消亡。因此在第二期开始时,我们要通过泄去其过剩的能量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木的生克制化的实质所在。 甲木的这一周期大致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在第一期的时候,自身的力量很小,主要依靠水和木的帮助;到了第二三阶段,自身的能力逐渐增强,需要火的帮助;到第四时期后,自身的能力达到了顶峰值,但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缺陷,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矛盾体——盛极必衰,此时就需要金的介入,以化解木所面临的困难;待到第五六时期,由于自身的能力下降,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土和水一起出手来帮助解决难题;最后等到第七八时期时,木的力量越来越小,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此时木已完全成熟,不会再产生其他的问题,只需要正常的成长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