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亭作用是什么?

国鑫苗国鑫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古人营造建筑,十分讲究。除了实用之外,还有审美功能。 比如这座桥——苏州宝带桥,俗称“五龙桥”。桥上建一座亭子,叫做“迎熏亭”,是行人等候遮阳避雨的地方。可是到了夏天,这里却热得要命,因为桥洞正对着南方,“熏”字正是形容这里酷热的天气。(见图) 那么,为什么夏季炎热之时,却要在这里建一座亭子呢?

中国气候特点是季风显著,季风气候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和温暖的阳光,但也带来了盛夏的酷热。在江南地区,最炎热的时候是在7月或8月。根据记载,“三伏”中“初伏”的最后一天是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此时气温依然很高。宋代时,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明代时,有“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的说法;清代时,更有“小暑接大暑,蒸桑拿中暑”的说法。这时的酷暑,常常让人难以忍受。

那么,古代人在炎热的夏天,是如何度过这段难熬的时光的呢? 我们先看看杜甫的一首诗:《夏夜叹》: 永夜不能眠,披衣起环顾。群动悄然息,星汉何粲然! 我心久灰冷,历兹尝尽苦。长宵空自怜,千载谁与之语? 沉幽抱寂灭,舒光射天宇。信宿渔人还,沧浪一舟渡。 高堂酒未醒,檐下风萧飒。坐愁群芳歇,览景空肠断。 杜甫生活的唐朝,气候已经相当温暖了。夏天晚上,仍然有蚊虫叮咬,无法安眠;白天则烈日炎炎,叫人喘不过气来。这样恶劣的环境,让人不由得心生悲凉,感怀身世。

我们再来看看宋朝另一首诗词,王之道《鹧鸪天·送春》: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烟柳丝丝拂面,波水盈盈照眼。画船儿载取春归去。 余寒犹厉,薰风渐老,丽景催晚。微雨过、燕巢新定,桃叶添肥,杏花瘦损。昼永人闲,慵困,午梦迟回。 唐寅的《咏芒种》也生动描述了这一景象—— 农家一麦斗风流,布谷啼声自倚楼。 最喜小儿亡赖,手持麦扇逗蝉头。 那么,在这样的炎炎夏日里,人们都在做什么呢? 除了乘凉、睡觉之外,劳动人民还发明了一个避暑的好方法——扎香。

据宋人周密所著《武林旧事·端午》里记载:“端午节赐百官香囊。盖取屈原‘芳香祛秽’之意。”说明在宋代,皇宫里就有在端午节给官员发香囊作为礼品的习惯。这香囊里面填充的香料,有的是由宫廷御医调配好的,有的则是由皇帝亲自参与调配的。这些香包佩戴在身上,清香四溢,令人神清气爽。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