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声多人?

郦莉寒郦莉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小的时候,大概十一二岁吧,我跟我哥在一个小学,他比我高一级,当时流行演小品,班里有一个挺帅的小男生(现在是个中年油腻男)叫冯照洋的,我们几个特别好的朋友经常自编自导搞笑小品,但是都是独幕剧没有台词那种,演完一个节目下一个节目必须换衣服(因为我们只有一个班,每个星期只有一次演出机会。)我记得我演过母猴子(就是打扮的像只大猩猩)、卖茶叶的、女鬼等。当时觉得很好玩,特别兴奋跟过年一样的。后来上了初中、高中这种情况就多了起来,每年文艺汇演都有我们的身影了。

我是小学里唯一的一个相声演员,因为那时候特别喜欢郭德纲先生和于谦老师的一些作品,于是就在每年的演出中表演相声(我们那里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春节和五一、十月的文艺汇演),刚开始我一个人说单口,后来加上我哥和我发小(也是我的死党)我们三个人说相声,内容全是郭德纲先生的段子,《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小偷公司》《白餐会》等等……那段时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不过最厉害的还要数我大学,我进学校的曲艺团,团里的成员都是艺术院校的佼佼者,我每天都泡在团里,练基本功、学新相声(那时候正赶上郭德纲先生火起来的时期,很多新作品),虽然我基本功不扎实,嘴皮子也不行,但是我很勤奋,天天泡在团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相声演员们的一举一动,他们说什么我记什么,偶尔有个段子我会主动上去表演,反正没人在乎一个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因此我倒是不怕出丑。

随着技术的提高,我逐渐能上台表演了,跟团里的大哥哥姐姐们搭档,也学会了贯口、翻包袱等技巧,虽然我吐字不准、基本功薄弱,但在他们面前我还是个不错的学徒。那时候我最爱听郭大爷和于大爷的作品,特别是《树没叶儿》我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

可惜好景不长,我大学最后一年,父母为了让我专心考研,没有让我继续留在艺术团,回到家的我很快把相声忘得一干二净,即使想起什么来也是自己觉得自己很可笑,怎么别人就可以那么优秀呢! 后来我考了研,进了外企,有了自己的家庭,渐渐地把相声抛到了九霄云外,只是偶尔在公交车上、路上听到别人说起某段相声时,我才如梦初醒,那些美好的时光仿佛又出现在眼前,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身边的小朋友,其实相声真的很好看,它不仅能让人开心、高兴,还能让人反思、回味。于是我又拿起书本来,准备开始新的学习之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