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投资比例怎么算?
这个问题有些泛,我尽量回答得通俗些。 先说说我的观点再详细阐述。 家庭资产配置中理财投资的比例=(现有资金-流动性需求)/(1+预期收益率) 我把家庭的理财投资需求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应急的流动性需求,一个是追求财富增长的理财投资需求。为了表述方便,我把前面一部分称为“护钱”,后面部分称为“生钱”。 举个例子: 假设老张有10万块钱,其中5万现金留着一个月的生活开支,剩下的5万块计划做合理投资。假如他期望的年化收益是8%,那么他的理财投资比例就等于 (10w-5w)×(1+8%)÷(1+8%)^2 也就是47.9% 也就是说老张要拿出47900元来投资,余下的5200元作为生活的流动资金。
在现实生活当中每个人的理财目标不同,所以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也有差别。像基金定投这种投资方式一般每月固定投入2000元,连续投3个月或者5个月甚至10个月,这种投入频率和方式就属于比较灵活的。 而一些投资门槛较高但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往往就需要一次性投入,比如购买信托产品、私募股权基金等。因为这些产品一般100万起投,而基金单笔申购赎回都是100份起点。所以这类产品的投资往往一次投出去之后就不再灵活了。
当然,如果家庭财务状况良好,不存在明显的短板,也没有特别急用的钱,一次性全部投入到回报确定性高的资产上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合理的债务杠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资产的快速累积。
不过,我对这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的做法不是很认可。我还是建议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承受能力选择不同的资产进行合理配置。 老张大可以选择把5万元分成5份,每份1万元分别买进五种不同的理财产品。这样无论哪种理财产品最终表现不佳,都不会对他的整体投资造成毁灭性打击。
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整各项资产的仓位比例,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例如当股票行情走好时,可以适当增加股票类的投资;而当债券市场出现明显回调时,可以适当加仓债券类资产。通过这样一种动态的平衡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