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说不得?
子鼠 子鼠者,阴阳交感而生万物也;且子夜一更,阴气盛极,非鼠不灵。故鼠属阴,于阴阳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礼运》曰:“是故圣人作则必法天地。”鼠在十二生肖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此位并非容易得的,须得有能力有德行之人方可。《战国策•秦策》:“人各有能。”汉刘向《说苑·敬慎》亦云:“知人则哲,能官人矣。”鼠作为十二生肖之一而被赋予了许多人格特征。
丑牛 《礼记·礼运》曰:"是以其人爱之而礼之。”郑玄注:“人爱之而礼之者,谓牛马等祭祀之用。”“耕畜也。为祭主享,故列之于尊。”在古时候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牛是农业劳动的主要牲口。人们对于牛的依赖和重视可见一斑。因此农耕时代的人们把牛看成是勤劳的象征,视作神圣之物。
寅虎 《礼记·礼运》曰: "故人之礼可以观德。”孔颖达疏: “言圣王制礼,系人性命,故可由此观道德之高低。”《诗经·大雅·绵》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郑玄笺:“周之所始,由大室(指文王)。”西周初年,周成王亲自主持祭祀大地,称之为“郊祀”。《左传·僖公五年》载:齐桓公伐楚,楚成王与盟,“昭王之末,内忧未弭。”
卯兔 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因卯居东方,阳光和煦,草木萌发,万物生长,故兔子被看做是富有生命力的象征。以阳历四月春分开始至秋分结束,约130天左右。此时节,白昼时间一天比一天延长,夜晚时间一天天缩短。《逸周书·周月》称:“正月,旦冬至,阳气微。”朱右曾校释引姚桐斌话说:“盖冬至以后,白昼渐长,然尚短于 night;至清明节气,昼昼渐长,夜夜渐短,故谓之‘正阳节’。”“清明”二字便形象地表达了这一节气的特有状态。
辰龙 龙在十二生肖中居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礼记·礼运》称其为“众兽之长”,“君臣之象”。古人将龙、凤凰、麒麟、龟作为吉祥四灵。并且把它们排在最前面,可见其受到的尊崇。《礼记·曲礼上》还说到,祭祀的时候,天子应该“执圭瓒酌鬯酒”,也就是手握美玉制成的瓒,舀起祭祀用的黑色鬯酒——这种美玉所制的勺子形器,后来就被直接叫做“圭瓒”了。
巳蛇 巳为阴火之地,蛇类多喜阴湿之地并具有冬眠习性,且其体表有鳞,颜色多为灰黑,所以古人认为蛇是一种阴性动物。《礼记·郊特牲》云:“宗廟之祭祀也。”孔颖达疏:“宗庙之祭,非直尸而食也。”意为宗庙祭祀时除了献尸和吃饭之外,还要让蛇这类小动物爬行过礼器,以示对祖先的尊重。
午马 马与羊一样,被古人视为忠厚善良、老实诚恳的象征。《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关于马的故事,说明马不但聪明且通人性。另外在古代战场上也有马作助阵物象的习俗。唐鲁訔《灌园诗话》卷十云:“今人相马,先观骨法,次看气色。”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唐时相马,先看骨格,名为‘出群马’。”
未羊 羊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第六位,与十二地支中的“未”相对应。古时羊常被用于祭祀,因而与宗教礼仪密切相关,《礼记·礼运》中就提到过这件事。《后汉书·南夷传》进一步说到,乌弋山离国“其东有桃水,船行,一日一夜可到,其上多有桃子。”李贤等注引三国吴韦昭《蜀语》云:“蜀人无复桃符,以橘皮为之。”这个传说中的怪物,头长触角,尖嘴扁脸,模样令人害怕。
申猴 《礼记·礼运》中有“取兽日祭,取鸟日脍”的话,孙诒让正义:“此兽即猴子之类。”“脍”是指细切的肉。猴子的肉可以作为祭祀的贡品。而且由于猴子经常用手扒高伸手摘取果实,如猿啼猴笑般活泼好动,故而获得了“慧灵之秀”的人格化意义。
酉鸡 《尚书·舜典》提到,尧在位时,舜负责掌管五谷的收成,如果收成好,称为“乂”,如果不好,称为“荒”。到了周代,“荒”字就专门用来表示庄稼收成了。《礼记·中庸》又说:“人莫不有所欲。”郑玄注:“所欲,饮食衣服,男女之别,各随其欲。”而在孔子看来,人的欲望虽然可以有,但还是要克制,不然就会像“饥而复求食,渴而复求饮”的猴子那样没有分寸。
戌狗 狗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十位,与十二地支中的“戌”对应。鲁迅小说《药》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的一个关于“人血馒头”的恐怖故事,其中就提到了恶犬。清末民初,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于是鬼魂巫术在这一时期盛行起来,被统治者利用来镇压民众。民间也常看到披麻带孝的人,在街头摆上香案,焚烧纸钱,并大声哭喊,好像亲人在世时的场景。
亥猪 《礼记·月令》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孟春之月,鸡鸣而鸠射。”郑玄注:“鸠声呼,射声耶。”晋代学者赵蕤《关尹子·五鉴》提到:“鸡鸣而射,唯枭与鹊见。”这里说的都是雄鸡报晓,猎人开始打猎的事情。《礼记·檀弓下》还讲到,古代葬仪中还有用猪的环节,称“置豕于中”,意思是把猪放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