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五行如何对应?
“字”和五行相对应,是汉字的象形表意特征决定的。 “字”的字形往往由一个或几个独体字构成,其中部分象形的独体字本身就与五行的某个属性相对应 。
以《说文》中部的50个字为例(去部首)进行统计,有15个字的字形包含有象形文字,它们分别对应着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有这样的记载:“古文字象形惟日月星辰四象十干十二辰,所具虽广,所以示人事规矩准绳之象。”这里的“十干”就是五行中的五阴干和五阳干,也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十二辰即子时一亥时八寅时二卯时三辰时五已时三未时九申时三酉时七戌时二亥时六。
我们看一些具体的例子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王”,“玉”的偏旁是“玉”,表示与玉器有关,本义是美石,而古人认为“玉”的性状为温润而泽,有光辉明亮,如同水一样,因此“玉”属于水土属性的字。
“木”字的左边是繁体的“木”,表示树木,本义是与树有关的词,而五行中的木是指东方甲乙木,形状为枝叶茂盛,因而带有“木”偏旁的文字一般都有欣欣向荣的意思,如“林”“芽”“朵”等。
“月”字左边的部件像一轮弯弯的月亮,本义是指月亮,而月亮的运行轨迹就像水流一样缓缓淌过,因此含有“月”的字大多具有“柔润”的特点,如“朔”“望”“弦”“盈”“缺”等。
“日”字像太阳的形状,因此含有“日”的字都与阳光有关,我们知道早晨和晚上的太阳在西方落下,因此早上和晚上的日光相对而言比较柔和,而正午的太阳则是最为明亮的,所以含有“日”的字大多表示时间或者具有中午含义的时候,如“晴”“午”“暮”“朝”等。
除了上述四个具体例子之外,其他带象形的文字大多和金有关。这是因为作为最古老的造字方法之一,象形字创造的时候人们主要是按照生活中的金属器物的形状来创造的,所以含有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大都与金有关。比如“斤”“斧”“削”“刃”“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