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对企业的影响吗?
1.罚款是行政违法的后果,企业受到的行政处罚包括警告、通报批评、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等等; 2.《预算法》第57条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财政支出政策、标准和程序,不得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发放补贴或补助。”财政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除法律明确规定的特定款项外,任何行政机关都无权征收资金。对于罚款这种行政处罚措施,原则上也应当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4.从实际处罚的情况看,罚款的数额一般是由行政机关依法定程序确定的,如果当事人对责令限期改正的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法院判决撤销该决定的居多,这并不意味着罚款就肯定无效了。
因为,判决只是终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并不涉及该行为是否合法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法院不能主动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有可能就此得以持续。如果行政机关违法罚款,当事人还是应当及时向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举报以救济自己的权利。
对。罚款一般属于企业的额外、不正常的支出,属于营业外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营业外支出”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导致“应交所得税”增加,减少了企业的净利润。
当月罚款怎么算?
当月罚款的计算方法: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2、因此,用人单位内部的《劳动纪律》作为内部制度应当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用人单位在制定时应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并将制度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否则对劳动者不发生法律效力。劳动者违反单位劳动纪律的,单位可依据劳动纪律规定进行处理,但扣发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因为工资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应取得的报酬,用人单位不能随便扣发或者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